典故 螢燈
讀書螢
案頭螢
放螢
臨書卷
窗螢
螢聚
翠囊
惜馀光
囊懸
對螢
拾流螢
照書螢
借余光
露螢清夜照書卷
練囊不照
拾螢讀書
收螢光
武子窗
照露螢
讀書聚螢
流螢聚書
收螢?zāi)杰?/div>
戲螢
胤螢
螢席
映書
照書
相關(guān)人物車胤
《世說新語箋疏》中卷上〈識鑒〉~408~
車胤父作南平郡功曹,太守王胡之避司馬無忌之難,置郡于酆陰。是時胤十馀歲,胡之每出,嘗于籬中見而異焉。謂胤父曰:「此兒當(dāng)致高名。」后游集,恒命之。胤長,又為桓宣武所知。清通于多士之世,官至選曹尚書。南朝梁·劉孝標(biāo)注引《續(xù)晉陽秋》曰:「胤字武子,南平人。父育,為郡主簿。太守王胡之有知人識,裁見,謂其父曰:『此兒當(dāng)成卿門戶,宜資令學(xué)問。』胤就業(yè)恭勤,博覽不倦。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繼日焉。及長,風(fēng)姿美劭,機悟敏率。桓溫在荊州取為從事,一歲至治中。胤既博學(xué)多聞,又善于激賞,當(dāng)時每有盛坐,胤必同之,皆云:『無車公不樂?!惶抵x公游集之日,開筵以待之。累遷丹陽尹、護軍將軍、吏部尚書?!?/span>
《晉書》卷八十三〈車胤列傳〉~277~
車胤字武子,南平人也。曾祖浚,吳會稽太守。父育,郡主簿。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見胤于童幼之中,謂胤父曰:「此兒當(dāng)大興卿門,可使專學(xué)。」胤恭勤不倦,博學(xué)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及長,風(fēng)姿美劭,機悟敏速,甚有鄉(xiāng)曲之譽?;笢卦谇G州,辟為從事,以辯識義理深重之。引為主簿,稍遷別駕、征西長史,遂顯于朝廷。時惟胤與吳隱之以寒素博學(xué)知名于世。又善于賞會,當(dāng)時每有盛坐而胤不在,皆云:「無車公不樂?!怪x安游集之日,輒開筵待之。
《藝文類聚》卷九十七〈鱗介部下、蟲豸部 ·蟲豸部·螢火〉~685~
《續(xù)晉陽秋》曰:車胤字武子,學(xué)而不倦。家貧,不常得油,夏日用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夜繼日焉。
簡釋
讀書螢:喻勤學(xué)苦讀。唐杜甫《題鄭十八著作丈》:“窮巷悄然車馬絕,案頭干死讀書螢?!?/p>
例句
東堂桂欲空,猶有收螢光。
囊疏螢易透,錐鈍股多坑。
放螢去,不須留,聚吋少年今白頭。青云杳渺不可親,開囊欲放增馀怨。
愛爾持照書,臨書嘆吾道。
昔時書案上,頻把作囊懸。
只合滄洲釣與耕,忽依螢燭愧功成。
螢焰燒心雪眼勞,未逢佳夢見三刀。
秋螢短焰難盈案,鄰燭馀光不滿行。
日下徒推鶴,天涯正對螢。
枕寒莊蝶去,窗冷胤螢銷。
次兄一生能苦節(jié),夏聚流螢冬映雪。
俊健如生猱,肯拾蓬中螢。
久貧驚早雁,多病放殘螢。
積學(xué)螢嘗聚,微詞鳳早吞。
客來洗粉黛,日暮拾流螢。
未足臨書卷,時能點客衣。
無復(fù)隨高鳳,空馀泣聚螢。
窮巷悄然車馬絕,案頭乾死讀書螢。
曉凌飛鵲鏡,宵映聚螢書。
鯤海已知勞鶴使,螢窗不那夢霓旌。
人心未肯拋膻蟻,弟子依前學(xué)聚螢。
螢聚帳中人已去,鶴離臺上月空圓。
勤苦流螢信,吁嗟宿燕知。
皇明如照隱,愿及聚螢人。
云陰留墨沼,螢影傍華編。
畢事驅(qū)傳馬,安居守窗螢。
應(yīng)憐螢聚夜,瞻望及東鄰。
下帷如不倦,當(dāng)解惜馀光。
一生徒羨魚,四十猶聚螢。
江海呼窮鳥,詩書問聚螢。
風(fēng)意猶憶瑟,螢光乍近書。
金屋玉堂開照睡,豈知螢雪有深功。
典故 焦琴
入爨
爨下馀
蔡邕琴
爨下聲
薪馀
桐尾
桐遇知音
尾半焦
暗辨桐聲
炊爨得琴材
爨馀材
帶火焦桐
憐焦尾
桐薪鳴灶
翠桐入爨
琴得焦桐
相關(guān)人物蔡邕
《后漢書》卷六十下〈蔡邕列傳下〉~2004~
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曰「焦尾琴」焉。
簡釋
焦琴:美稱琴,或喻人才遭到埋沒。宋王禹偁《秋居幽興》之二:“幽興將何遣,焦琴貰酒杯?!?/p>
例句
應(yīng)謂焦桐堪采斫,不知誰是柳吳興。
焦尾何人聽,涼宵對月彈。
三尺焦桐七條線,子期師曠兩沉沉。
不因?qū)⑷腱?,誰謂作鳴琴。
誰能事音律,焦尾蔡邕家。
馬因回顧雖增價,桐遇知音已半焦。
劍鋒缺折難沖斗,桐尾燒焦豈望琴。
那令雜繁手,出假求焦尾。
破屋常持傘,無薪欲爨琴。
愿傾肺腸事,盡入焦梧桐。
未經(jīng)良匠材雖散,待得知音尾已焦。
但埋酆獄氣,未發(fā)爨桐音。
為神詎比溝中斷,遇賞還同爨下馀。
此琴等焦尾,此鶴方胎生。
惟君知我苦,何異爨桐鳴。
典故 一枕夢
黃粱熟
百年夢
炊黃粱
夢黃粱
夢邯鄲
邯鄲枕上
黍一炊
黃粱炊
黃粱飯
未熟黃粱
夢熟黃粱
黍夢
飯熟黃粱
半炊
客舍黃粱
百年炊
邯鄲何處
夢里榮華
一枕夢黃粱
炊黍枕
邯鄲幻境
邯鄲雖好
客甑炊成
夢游清枕
黍炊榮利
一夢成炊黍
一夢黃粱熟
炊黍
邯鄲景
幻出邯鄲
梁邊枕熟黃粱
梁熟余夢
盧生眠
一甑黃粱
枕冷黃粱
《太平廣記》卷八十二〈異人二·呂翁〉
開元十九年,道者呂翁,經(jīng)邯鄲道上邸舍中,設(shè)榻施席,擔(dān)(明抄本擔(dān)作解)囊而坐。俄有邑中少年盧生,衣短裘,乘青駒,將適于田,亦止邸中,與翁接席。言笑殊暢,久之,盧生顧其衣袋弊褻,乃嘆曰:「大丈夫生世不諧,而因如是乎?!刮淘唬骸赣^子膚極腧,體胖無恙,談諧方適;而嘆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茍生耳,何適之為。」翁曰:「此而不適,而何為適?」生曰:「當(dāng)建功樹名,出將入相,列鼎而食,選聲而聽,使族益茂而家用肥,然后可以言其適。吾志于學(xué)而游于藝,自惟當(dāng)年,朱紫可拾,今已過壯室,猶勤田畝。非困而何?」言訖,目昏思寐,是時主人蒸黃粱為饌,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此,當(dāng)令子榮適如志。」其枕瓷而竅其兩端,生俯首枕之,寐中,見其竅大而明朗可處,舉身而入,遂至其家。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麗而產(chǎn)甚殷。由是衣裘服禦,日已華侈,明年,舉進士,登甲科,解褐授校書郎,應(yīng)制舉,授渭南縣尉,遷監(jiān)察禦史起居舍人,為制誥。三年即真。出典同州,尋轉(zhuǎn)陜州。生好土功,自陜西開河八十里以濟不通。邦人賴之,立碑頌德。遷汴洲嶺南道采記使,入京為京兆尹。是時神武皇帝方事夷秋,吐蕃新諾羅、龍莽布攻陷爪沙,節(jié)度使王君夐新被敘投河隍戰(zhàn)恐(明抄本新被敘投河隍戰(zhàn)恐八字作與之戰(zhàn)于河隍敗績),帝思將帥之任,遂除生禦史中丞河西隴右節(jié)度使,大破戎虜七千級,開地九百里,筑三大城以防要害,北邊賴之,以石征功焉,歸朝策勛,恩禮極崇,轉(zhuǎn)御史大夫吏部侍郎。物望清重,群情翕習(xí),大為當(dāng)時宰相所忌,以飛語中之,貶端州刺史,三年征還,除戶部尚書。未幾,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蕭令嵩、裴侍中光庭同掌大政,十年,嘉謀密命,一日三接,獻替啟沃,號為賢相。同列者害之,遂誣與邊將交結(jié),所圖不軌,下獄,府吏引徒至其門,追之甚急,生惶駭不測。注其妻子曰:「吾家本山東,良田數(shù)頃,足以禦寒餒,何苦求祿,而今及此,思復(fù)衣短裘,乘青駒,行邯鄲道中,不可得也?!挂队圆茫淦蘧戎妹?。共罪者皆死,生獨有中人保護,得減死論,出授歡牧。數(shù)歲,帝知其冤,復(fù)起為中書令,封趙國公,恩旨殊渥,備極一時。生有五子。僔、倜,儉、位、倚。僔為考功員外,儉為侍御史,位為太常丞,季子倚最賢。年二十四,為右補闕。其姻媾皆天下望族。有孫十馀人,凡兩竄嶺表,再登臺鉉,出入中外。回翔臺閣,三十馀年間,崇盛赫奕,一時無比。末節(jié)頗奢蕩,好逸樂,后庭聲色皆第一。前后賜良田甲第,佳人名馬,不可勝數(shù)。后年漸老,屢乞骸骨,不許,及病,中人候望,接踵于路,名醫(yī)上藥畢至焉。將終,上疏曰:「臣本山東書生,以田圃為娛,偶逢圣運,得到官序。過蒙榮獎,特受鴻私,出擁旄鉞,入升鼎輔,周旋中外,綿歷歲年,有忝恩造,無裨圣化。負乘致寇,履薄戰(zhàn)竟,日極一日,不知老之將至。今年逾八十,位歷三公,鐘漏并歇,筋骸俱弊,彌留沉困,殆將溘盡。顧無誠效,上答休明,空負深恩。永辭圣代,無任感戀之至。謹奉表稱謝以聞。詔曰:「卿以俊德,作馀元輔,出雄藩坦,入贊緝熙,升平二紀,實卿是賴。比因疾累,日謂痊除,豈遽沉頓,良深憫默,今遣驃騎大將軍高力士就第候省,其勉加針灸,為馀自愛,燕冀無妄,期丁有喜?!蛊湎ψ?。盧生欠伸而寤。見方偃于邸中,顧呂翁在傍,主人蒸黃粱尚未熟,觸類如故,蹶然而興曰:「豈其夢寐耶?!刮绦χ^曰:「人世之事,亦猶是矣?!股恢鞒救恢髂唬A季弥x曰:「夫?qū)櫲柚當(dāng)?shù),得喪之理,生死之情,盡知之矣。此先生所以窒吾欲也,敢不受教?!乖侔荻ァ?/span>
簡釋
黃粱夢:指世事虛幻如夢。宋蘇軾《被命南遷途中寄定武同僚》:“只知紫綬三公貴,不覺黃粱一夢游?!?/p>
《周易注疏》卷三〈剝〉~63~
《剝》:不利有攸往。《彖》曰:剝,剝也。柔變剛也?!覆焕胸?,小人長也。順而止之,觀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虛,天行也。唐·孔穎達疏曰:「剝者,剝落也。今陰長變剛,剛陽剝落,故稱剝也。小人既長,故不利有攸往也。」
《周易注疏》卷三〈復(fù)〉~64~
《復(fù)》: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復(fù)其道,七日來復(fù),利有攸往。唐·孔穎達疏曰:「復(fù)亨者,陽氣反復(fù)而得亨通。故云:復(fù)亨也,出入無疾者,出則剛長,入則陽反,理會其時,故無疾病也,朋來無咎者,朋謂陽也,反復(fù)眾陽朋聚而來,則無咎也。若非陽眾來,則有咎。以其眾陽之來,故無咎也。反復(fù)其道,七日來復(fù)者,欲速反之與復(fù)。而得其道,不可過遠,唯七日則來復(fù),乃合于道也,利有攸往者,以陽氣方長,往則小人道消,故利有攸往也。」
《周易注疏》卷九〈序卦〉~87~
典故 鼎湖龍
烏號弓
抱弓
抱遺弓
攀龍髯
遺弓淚
鼎湖龍遠
黃帝鼎
泣龍髯
弓墮
墮烏號
弓墮龍髯
龍髯絕
攀龍須
軒轅乘龍
龍髯飛墮
太息烏號
鼎氣成龍
墮地號弓
龍駕上丹霄
橋山弓箭
遺劍鼎
余劍舄
相關(guān)人物黃帝
《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394~
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髯號,故后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黃帝〉
黃帝崩,葬橋山。南朝宋·裴骃《史記集解》注引《皇覽》曰:「黃帝冢在上郡橋山?!?
簡釋
烏號:指良弓。晉阮籍《詠貧》之十二:“良弓挾烏號,明甲有精光?!?/p>
乘龍:指仙去或帝王權(quán)臣去世,或指接近帝王、權(quán)臣。三國曹植《仙人篇》:“不見軒轅氏,乘龍出鼎湖?!?/p>
鼎湖:指帝王等下葬之處。唐杜甫《行次昭陵》:“壯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
例句
功成棄之去,乘龍上天游。
上界鼎成云縹緲,西陵舞罷淚闌干。
黃帝修真萬國朝,鼎成龍駕上丹霄。
龍髯不可望,玉座生塵埃。
荊山鼎成日,湘浦竹斑時。
龍歸攀不得,髯在侍臣邊。
仙人掌里使,黃帝鼎邊來。
桐枯丹穴鳳何去,天在鼎湖龍不歸。
看卻龍髯攀不得,紅霞零落鼎湖空。
鼎湖無路追仙駕,空使群臣泣血多。
珠簾羽扇長寂寞,鼎湖龍髯安可攀。
窮兵黷武今如此,鼎湖飛龍安可乘。
銅井炎爐歊九天,赫如鑄鼎荊山前。
墜劍悲喬岳,號弓泣鼎湖。
或言帝軒轅,乘龍凌紫氛。
鼎湖瞻望遠,象闕憲章新。
故老仍流涕,龍髯幸再攀。
壯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
鼎湖龍去遠,銀海雁飛深。
嬴女乘鸞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邊。
最愴號弓處,龍髯上紫霄。
空馀駕龍?zhí)帲瑩u落鼎湖秋。
鼎成仙馭遠,龍化宿云殘。
鼎湖仙已去,金掌露寧乾。
三年驥尾有人附,一日龍須無路攀。
龍髯悲滿眼,螭首淚沾裳。
豳土人遷避夷狄,鼎湖龍去哭軒轅。
天地方開泰,鑄鼎成繼述。
自此隨龍馭,橋山翠靄中。
一朝鑄鼎降龍馭,小臣髯絕不得去。
景帝龍髯消息斷,異香空見李夫人。
軒轅黃帝初得仙,鼎湖一去三千年。
龍髯不可附,空見望仙臺。
仍聞老叟垂黃發(fā),猶說龍髯縹緲情。
喬山一閉曲未終,鼎湖秋驚白頭浪。
典故桐鄉(xiāng)愛
桐鄉(xiāng)遺愛
食于桐鄉(xiāng)
長祠仲卿
碑滿桐鄉(xiāng)
當(dāng)年嗇夫
桐鄉(xiāng)余謠
仲卿不避桐鄉(xiāng)
相關(guān)人物朱邑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列傳·朱邑〉~3635~
朱邑字仲卿,廬江舒人也。少時為舒桐鄉(xiāng)嗇夫,廉平不苛,以愛利為行,未嘗笞辱人,存問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愛敬焉。遷補太守卒史,舉賢良為大司農(nóng)丞,遷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入為大司農(nóng)。為人淳厚,篤于故舊,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天子器之,朝延敬焉。……初邑病且死,屬其子曰:「我故為桐鄉(xiāng)吏,其民愛我,必葬我桐鄉(xiāng)。后世子孫奉嘗我,不如桐鄉(xiāng)民。」及死,其子葬之桐鄉(xiāng)西郭外,民果共為邑起冢立祠,歲時祠祭,至今不絕。
典故 藏書壁
壁藏書
孔壁遺經(jīng)
聞金絲
壁中絲竹
傳經(jīng)魯壁
魯壁書
魯壁弦歌
屋壁詩書
宣尼壁
懷宅
經(jīng)傳孔壁
相關(guān)人物劉馀(魯恭王)
孔子
《漢書》卷三十〈藝文志〉~706~
《古文尚書》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魯共王壞孔子宅,欲以廣其宮,而得古文尚書及禮記、論語、孝經(jīng)凡數(shù)十篇,皆古字也。唐·顏師古:「《家語》云孔騰字子襄,畏秦法峻急,藏《尚書》、《孝經(jīng)》、《論語注疏》于夫子舊堂壁中,而《漢記》〈尹敏傳〉云孔鮒所藏。二說不同,未知孰是?!?/span>
例句
簫奏秦臺里,書開魯壁中。
孔壁采遺篆,周韋考絕編。
蕪漫藏書壁,荒涼懸劍枝。
雖云掛劍來墳上,亦恐藏書在壁中。
青編盡以汲冢來,科斗皆從魯室至。
藏書壁中苔半侵,洗藥泉中月還在。
典故 秦謳
云不度
行云駐
云不去
入行云
遏彩云
云欲斷
繞行云
飛云駐
留住行云
穿云衢
歌管停云
聲入青云
不放行云飛過
唱歌云欲聚
遏云妙響
歌莫放行云
歌入青云
歌聲遏斷
留云歌
清唱云不去
響遏珠塵
一曲清歌留住半窗云
一聲珠唱駐行云
云繞扇
云為歌聲不忍行
林木激越
林木馀聲
清歌駐云
聲拂行云
聲繞碧山晚云留
聲振林杪
聽歌云斷
云表歌云遏
云定
相關(guān)人物秦青
薛譚
《列子》卷五《湯問》
「薛譚學(xué)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jié)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箷x·張湛注:「二人,秦國之善歌者?!?/span>
簡釋
遏云歌:喻指歌聲優(yōu)美動聽。唐羅隱《春思》:”蜀國暖回溪峽浪,衛(wèi)娘清轉(zhuǎn)遏云歌?!?/p>
例句
清唱云不去,彈弦風(fēng)颯來。
獨向柏臺為老吏,可憐林木響馀聲。
翠帽珠篇斗絲管,一彈一奏云欲斷。
舞態(tài)疑回紫陽女,歌聲似遏彩云仙。
響發(fā)行云駐,聲隨子夜新。
清歌遏流云,艷舞有馀閑。
收處遠繰煙,孤直縆云定。
吾聞昔秦青,傾側(cè)天下耳。
小婦無所作,嬌歌遏行云。
連連貫珠并,裊裊遏云頻。
度曲飄清漢,馀音遏曉云。
蜀國暖回溪峽浪,衛(wèi)娘清轉(zhuǎn)遏云歌。
空中幾處聞清響,欲繞行云不遣飛。
一聲直入青云去,多少悲歡起此時。
典故有馀地
投刃
刃有馀
地有馀
宰牛
庖刀
中肯綮
不見全牛
解全牛
刃游馀地
投虛刃
丁解牛
解牛
庖丁投刃
不目全
刀解牛
牛刀投隙
庖丁下刀
釋牛刀
馀刃
相關(guān)人物庖丁
《莊子集釋》卷二上〈內(nèi)篇·養(yǎng)生主〉~7~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jīng)首之會。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技經(jīng)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shù)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閒,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刮幕菥唬骸干圃?!吾聞庖丁之言,得養(yǎng)生焉?!?/span>
簡釋
中肯綮:喻正中要害、關(guān)鍵之處。明楊基《皂角灘》:“牛刀慣熟中肯綮,郢斧神捷回鋒棱?!?/p>
庖丁解牛:喻指技能高超純熟。宋黃庭堅《寄上叔父夷仲三首》之一:“庖丁解牛妙世故,監(jiān)市履豨知民心?!?/p>
例句
逢時將騁驥,臨事無全牛。
要衣須破束,欲炙須解牛。
長桑曉洞視,五藏?zé)o全牛。
雅韻憑開匣,雄铓待發(fā)硎。
印組縈光馬,鋒铓看解牛。
詩罷地有馀,篇終語清省。
議論有馀地,公侯來未遲。
清文動哀玉,見道發(fā)新硎。
掘劍知埋獄,提刀見發(fā)硎。
輪轅無匠石,刀幾有庖丁。
疇昔切玉刃,應(yīng)如新發(fā)硎。
盤根儻相值,試用發(fā)硎刀。
觀君法苑思沖虛,使我真乘刃有馀。
雅論冰生水,雄材刃發(fā)硎。
為刀若不利,焉得宰牛名。
得性虛游刃,忘言已棄筌。
著鞭驅(qū)駟馬,操刃解全牛。
典故 不然灰
溺死灰
起死灰
復(fù)燃灰
灰不然
死灰不然
寒灰滅
未然灰
寒灰復(fù)然
然灰被溺
田甲當(dāng)時氣
長孺然灰
沉灰不然
待溺余
寒灰見溺
灰土已寒
溺復(fù)然灰
死灰余煙
相關(guān)人物韓安國
《史記》卷一百八〈韓長孺列傳〉~2857~
御史大夫韓安國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陽。嘗受韓子、雜家說于騶田生所。事梁孝王為中大夫。吳楚反時,孝王使安國及張羽為將,捍吳兵于東界。張羽力戰(zhàn),安國持重,以故吳不能過梁。吳楚已破,安國、張羽名由此顯。梁孝王,景帝母弟,竇太后愛之,令得自請置相、二千石,出入游戲,僭于天子。天子聞之,心弗善也。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見,案責(zé)王所為。韓安國為梁使,見大長公主而泣曰:「何梁王為人子之孝,為人臣之忠,太后曾弗省也?夫前日吳、楚、齊、趙七國反時,自關(guān)以東皆合從西鄉(xiāng),惟梁最親為艱難。梁王念太后、帝在中,而諸侯擾亂,一言泣數(shù)行下,跪送臣等六人,將兵擊卻吳楚,吳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今太后以小節(jié)苛禮責(zé)望梁王。梁王父兄皆帝王,所見者大,故出稱蹕,入言警,車旗皆帝所賜也,即欲以侘鄙縣,驅(qū)馳國中,以夸諸侯,令天下盡知太后、帝愛之也。今梁使來,輒案責(zé)之。梁王恐,日夜涕泣思慕,不知所為。何梁王之為子孝,為臣忠,而太后弗恤也?」大長公主具以告太后,太后喜曰:「為言之帝。」言之,帝心乃解,而免冠謝太后曰:「兄弟不能相教,乃為太后遺憂。」悉見梁使,厚賜之。其后梁王益親驩。太后、長公主更賜安國可直千馀金。名由此顯,結(jié)于漢。其后安國坐法抵罪,蒙獄吏田甲辱安國。安國曰:「死灰獨不復(fù)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咕訜o何,梁內(nèi)史缺,漢使使者拜安國為梁內(nèi)史,起徒中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國曰:「甲不就官,我滅而宗。」甲因肉袒謝。安國笑曰:「可溺矣!公等足與治乎?」卒善遇之。
《漢書》卷五十二〈竇田灌韓列傳·韓安國〉~2395~
其后,安國坐法抵罪,蒙獄吏田甲辱安國。安國曰:「死灰獨不復(fù)然乎?」甲曰:「然即溺之?!咕訜o幾,梁內(nèi)史缺,漢使使者拜安國為梁內(nèi)史,起徒中為二千石。田甲亡。安國曰:「甲不就官,我滅而宗?!辜兹馓恢x,安國笑曰:「公等足與治乎?」卒善遇之。
簡釋
灰死:形容失意的心情。唐白居易《送兄弟回雪夜》:“灰死如我心,雪白如我發(fā)?!?/p>
例句
墜履忘情后,寒灰更濕時。
誰知大爐火,還有不然灰。
皇恩若再造,為憶不然灰。
暮年傷泛梗,累日慰寒灰。
死灰到底翻騰焰,朽骨隨頭卻長肥。
暖氣變寒谷,炎煙生死灰。
竄逐勿復(fù)哀,慚君問寒灰。
遠山標(biāo)宿雪,末席本寒灰。
冶長倦縲紲,韓安嘆死灰。
食蕊嫌叢棘,銜泥怯死灰。
流水翻催淚,寒灰更伴人。
詎知韓長孺,無復(fù)重然灰。
芳桂君應(yīng)折,沉灰我不然。
灰死韓安國,羅傷翟廷尉。
莫言韓長孺,長作不然灰。
將期重交態(tài),時慰不然灰。
冶長非罪曾縲紲,長孺然灰也經(jīng)溺。
小人胡不仁,讒我成死灰。
典故 不喜儒
秦燔
儒坑
秦焚
爇文
詩書焚爇
相關(guān)人物李斯
秦始皇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254~
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復(fù),三代不相襲,各以治,非其相反,時變異也。今陛下創(chuàng)大業(yè),建萬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異時諸侯并爭,厚招游學(xué)。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當(dāng)家則力農(nóng)工,士則學(xué)習(xí)法令辟禁。今諸生不師今而學(xué)古,以非當(dāng)世,惑亂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并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xué),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私學(xué)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xué)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夸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y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xué)法令,以吏為師。」制曰:「可?!埂钌R生相與謀曰:……。于是乃亡去。始皇聞亡,乃大怒曰:……。于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坑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后。
例句
秦火不爇舌,秦火空爇文。
政煩方改篆,愚俗乃焚書。
野橋疑望日,山火類焚書。
詩書焚爇散學(xué)士,高閣奢逾嬌美人。
典故澄江如練
江似練
練江詩
綺散馀霞
殘霞成綺
練靜江澄
清淮鋪練
晴綺散馀霞
長江澄練
吳波靜練
《昭明文選》卷二十七〈詩戊·行旅下·晚登三山還望京邑〉~263~
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馀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有情知望鄉(xiāng),誰能縝不變?
典故擊缶歌
耳熱歌
唱嗚嗚
仰天擊缶
唱莫烏烏
歌秦缶
擊缶歌嗚嗚
擊缶呼天
耳熟酒酣
歌余耳熱
熱我醉時耳
葛嗚嗚
擊缶鳴鳴
烏烏歌霸
《漢書》卷六十六〈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列傳·楊敞·(子)楊惲〉~2894~
惲既失爵位,家居治產(chǎn)業(yè),起室宅,以財自娛。歲馀,其友人安定太守西河孫會宗,知略士也,與惲?xí)G戒之,為言大臣廢退,當(dāng)闔門惶懼,為可憐之意,不當(dāng)治產(chǎn)業(yè),通賓客,有稱譽。惲宰相子,少顯朝廷,一朝以晻昧語言見廢,內(nèi)懷不服,報會宗書曰: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親,送其終也,有時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歲時伏臘,亨羊炰羔,斗酒自勞。家本秦也,能為秦聲。婦,趙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數(shù)人,酒后耳熱,仰天拊缶而呼烏烏。其詩曰:「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萁。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是日也,拂衣而喜,奮袖低卬,頓足起舞,誠淫荒無度,不知其不可也。惲幸有馀祿,方糴賤販貴,逐什一之利,此賈豎之事,污辱之處,惲親行之。下流之人,眾毀所歸,不寒而栗。雖雅知惲者,猶隨風(fēng)而靡,尚何稱譽之有!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義,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意也;明明求財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构省傅啦煌?,不相為謀?!菇褡由邪驳靡郧浯蠓蛑贫?zé)仆哉!唐·顏師古注:「李斯上書云:『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呼烏烏快耳者,真秦聲也?!皇顷P(guān)中舊有此曲也。」
《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2543~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shù)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后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wèi)之女不充后宮,而駿良駃騠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所以飾后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于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于側(cè)也。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wèi)、桑閒、昭、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wèi),退彈箏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dāng)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nèi)制諸侯之術(shù)也。
《昭明文選》卷四十二〈書中·與吳質(zhì)書〉~897~
每至觴酌流行,絲竹并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當(dāng)此之時,忽然不自知樂也。
典故陳驚坐
孟公驚坐
坐覺孟公驚
座驚稱字孟
呼余驚座
相關(guān)人物陳遵
《漢書》卷九十二《游俠傳·陳遵傳》
陳遵字孟公,杜陵人也。祖父遂,字長子,宣帝微時與有故,相隨博弈,數(shù)負進。及宣帝即位,用遂,稍遷至太原太守,乃賜遂璽書曰:「制詔太原太守:官尊祿厚,可以償博進矣。妻君寧時在旁,知狀?!顾煊谑寝o謝,因曰:「事在元平元年赦令前。」其見厚如此。元帝時,徵遂為京兆尹,至廷尉?!崩锎筚\趙朋、霍鴻等起,遵為校尉,擊朋、鴻有功,封嘉威侯。居長安中,列侯近臣貴戚皆重貴之。牧守當(dāng)之官,及郡國豪桀至京師者,莫不相因到遵門?!L八尺馀,長頭大鼻,容貌甚偉。略涉?zhèn)饔?,贍于文辭。性善書,與人尺牘,主皆藏去以為榮。請求不敢逆,所到,衣冠懷之,唯恐在后。時列侯有與遵同姓字者,每至人門,曰陳孟公,坐中莫不震動,既至而非,因號其人曰陳驚坐云。
例句
坐非陳子驚,門還魏公掃。
劇談推曼倩,驚坐揖陳遵。
典故天地一蜉蝣
赤壁洞簫
吹簫有約
洞簫聽罷
客有洞簫者
倚歌簫客
馀音不絕如縷
與客泛舟赤壁
蘇子扁舟
《蘇軾文集》卷一〈前赤壁賦〉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憑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箍陀写刀春嵳?,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馀音裊裊,若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fēng)?!固K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箍拖捕Γ幢K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