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色界天
即色界。 唐 皎然 《溪上月》詩:“秋水月娟娟,初生色界天?!?清 袁枚 《贈伶人天然官》詩:“ 摩挲 便了三生愿,與汝同超色界天?!?清 龔自珍 《后游》詩:“我聞色界天,意癡離言説?!眳⒁姟?色界 ”。
分類:色界
《國語辭典》:色界  拼音:sè jiè
佛教宇宙觀三界之一。色界是具有形狀、容貌,但無感官欲望的存在狀態(tài)。包括四禪十七天。是修行禪定者才能往生的世界。《阿毗達磨俱舍論》卷八:「色所屬界,說名『色界』。」
《國語辭典》:三界  拼音:sān jiè
佛教謂生死往來之世界有三:一曰欲界,有淫欲、食欲,有情之所住,自六欲天,下至無間地獄,稱為「欲界」。二曰色界,色為質(zhì)礙之義,有形之物質(zhì),在欲界之上,離二欲有情之所住,四禪天,或立十六天、十八天。三曰無色界,無色、無物、無身,有四無色,稱為「四無色天」或「四空處」。
《漢語大詞典》:梵王
指色界初禪天的大梵天王。亦泛指此界諸天之王。 南朝 梁 劉勰 《剡縣石城寺彌勒石像碑》:“梵王四鶴,徘徊而不去;帝釋千馬,躑躅而忘歸。” 唐 李紳 《杭州天竺靈隱二寺詩》之二:“波動只觀羅剎相,靜居難識梵王心?!?span id="h6lnk60" class="book">《法苑珠林》卷四三:“帝釋在前,梵王在后,佛放常光,照耀天地。”
《漢語大詞典》:三天
(1).我國古代關(guān)于天體的學(xué)說,有渾天、宣夜、蓋天三家,稱為“三天”。宋書·律歷志序:“《天文》雖為該舉,而不言天形,致使三天之説,紛然莫辨?!痹敗?宣夜 ”。
(2).道教稱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為三天。漢武帝內(nèi)傳:“是三天上元之官,統(tǒng)領(lǐng)十萬?!?span id="5qwzhki" class="book">《海內(nèi)十洲記·方丈洲》:“ 方丈洲 在 東海 中心……有金玉琉璃之宮,三天司命所治之處?!?span id="hxn0mmk"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八:“三天者,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是也?!?br />(3).佛教稱欲界、色界、無色界為三天。 唐 李白 《秋日登揚州西靈塔》詩:“萬象分空界,三天接畫梁?!?王琦 注:“三天,謂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也。” 明 何景明 《詠天寧寺塔》詩:“鏡現(xiàn)三天象,珠含四日光?!?br />(4).泛指天空。《西游記》第十六回:“ 行者 道:‘你不曾見夜間那火,光騰萬里,亮透三天,且休説二十里,就是二百里也照見了?!?br />(5).指 清 代皇子及諸王公讀書的前、中、后三殿。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世稱上齋曰三天,蓋由從前列圣每歲駐蹕 澄清園 ,諸王公即讀書園廬,其地為殿三層,皆有 世宗 皇帝御書匾額,前曰‘前垂天貺’,謂之前天;中曰‘中天景物’,謂之中天;后曰‘后天不老’,謂之后天,統(tǒng)謂之三天?!?/div>
《漢語大詞典》:宣夜
(1).我國古代三種宇宙學(xué)說之一。主張?zhí)鞜o一定形狀,也非物質(zhì)造成,其高遠無止境,日月星辰飄浮空中,動和靜都依靠“氣”。見晉書·天文志。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 唐 孔穎達 疏:“ 蔡邕 《天文志》曰:言天體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宣夜絶無師説…… 虞喜 云:宣,明也;夜,幽也。幽明之數(shù),其術(shù)兼之,故曰宣夜?!?唐 楊炯 《渾天賦》:“客有為宣夜之學(xué),喟然而言曰:旁望萬里之橫山,而皆青翠;俯察千仞之深谷,而皆黝黑?!?清 袁枚 隨園隨筆·測天三家以外諸說:“測天者,宣夜、渾天、昕天三家,人皆知之?!?br />(2).借稱測天之學(xué)。 宋 錢易 南部新書己:“ 楊盈川 , 顯慶 五年待制宏文館,時年方十一, 上元 三年制舉,始補校書郎,尤最深於宣夜之學(xué)。”
(3).指司天之官夜間宣報時辰星象等。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挈壺宣夜,辯氣朔於靈臺;書笏珥彤,紀言事於仙室?!标鼔厥?,指司天之官。
《漢語大詞典》:有色
(1).指有艷麗容貌的女子。管子·戒:“人患飢,而上薄斂焉,則人不患飢矣。人患死,而上寬刑焉,則人不患死矣。如此,而近有德,而遠有色,則四封之內(nèi),視君其猶父母邪?”
(2).佛教語。指欲界與色界有色身(質(zhì)礙之身)的眾生。《金剛經(jīng)·大乘正宗分》:“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有色,若無色?!?/div>
《國語辭典》:梵天  拼音:fàn tiān
印度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創(chuàng)造神。與濕婆、毗濕笯成三位一體。雖然一切萬物皆從祂而來,但魔鬼、災(zāi)難也是祂創(chuàng)造的,所以在三位中地位并不高,在佛教中,梵天是釋迦牟尼的右脅侍,身高四十五里長,住色界初禪天,是佛教護法神之一。也稱為「大梵天」、「大梵天王」。
《國語辭典》:露地  拼音:lù dì
露天的地方。《妙法蓮華經(jīng)》卷二:「是時長者見諸子等安穩(wěn)得出,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無復(fù)障礙?!?/div>
《漢語大詞典》:禪天(禪天)
佛教語。指修習禪定所能達到的色界四重天(初重天至第四重天)。 宋 王安石 《示寶覺》詩之一:“翛然迥出山林外,別有禪天好浄居?!?/div>
《漢語大詞典》:無熱(無熱)
佛教語。色界第四禪中的天名。謂無三災(zāi)之患,故以為名。 唐 皎然 《妙喜寺寄李司直等四十二韻》:“藥化成白云,形彫辭 素穴 ,一聞西天旨,初禪已無熱?!?/div>
《國語辭典》:欲界  拼音:yù jiè
佛教上指存有色欲和食欲的有情世界。上至六欲天,中至人界的四大部洲,下至八大地獄等。
《國語辭典》:三界  拼音:sān jiè
佛教謂生死往來之世界有三:一曰欲界,有淫欲、食欲,有情之所住,自六欲天,下至無間地獄,稱為「欲界」。二曰色界,色為質(zhì)礙之義,有形之物質(zhì),在欲界之上,離二欲有情之所住,四禪天,或立十六天、十八天。三曰無色界,無色、無物、無身,有四無色,稱為「四無色天」或「四空處」。
《漢語大詞典》:天耳
(1).佛教謂色界諸天人之耳,能聞六道眾生之言語及一切聲響。俱舍論記第二七:“天眼、天耳,是所依根?!?br />(2).謂未受壅蔽、保持本性的天然之耳。 明 李贄 《追述潘見泉先生往會因由付其兒參將》:“惜哉猶有酸氣,則以一種道學(xué)之習漸塞其天耳,然時時露出本色,則以其天者全也。”
《漢語大詞典》:初禪(初禪)
(1).佛教語。色界中的初禪天,包括梵眾天、梵輔天和大梵天。 隋 江總 《鐘銘》:“舟移巨壑,火壞初禪?!?br />(2).佛教語。四禪定之一?!俺醵U”的主要特征是“八觸”:癢、動、輕、重、冷、暖、澀、滑;“十功德”:空、明、定、智、善心、柔軟、喜、樂、解脫、境界相應(yīng)。見 隋 智顗 摩訶止觀卷九之一。《楞嚴經(jīng)》卷九:“清浄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九八:“未免初禪怯花影,夢回持偈謝 靈簫 ?!?/div>
《漢語大詞典》:梵釋(梵釋)
指色界諸天王及欲界帝釋天王。法苑珠林卷十六:“梵釋及四天王等,亦召十方諸佛來集 香山 ?!?span id="u7rz30o" class="book">《法苑珠林》卷十七:“時諸梵釋、龍王等競來爭取我髮?!?/div>
《漢語大詞典》:三禪(三禪)
佛教謂色界之第三禪天。此天名定生喜樂地。《楞嚴經(jīng)》:“安穩(wěn)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唐 章孝標 《方山寺松下泉》詩:“三禪不要問,孤月在中央?!?/div>
《漢語大詞典》:梵侶
指色界初禪天的天眾。《楞嚴經(jīng)》卷九:“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但能執(zhí)身不行婬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yīng)念身為梵侶,如是一類,名梵眾天?!?/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