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大荊
(1).植物名,即牡荊。資治通鑒·齊和帝中興元年:“ 東昏侯 自為市録事,小有得失,妃則予杖;乃敕虎賁不得進(jìn)大荊、實中荻。” 胡三省 注:“大荊,牡荊也,俗謂之黃荊,以為箠杖?!?br />(2).指今 陜西 富平縣 境內(nèi)的 荊山 。在 甘泉山 (今 陜西 淳化 境)之南。 漢 王褒 《甘泉宮頌》:“ 甘泉山 ,天下顯敞之名處也,前接 大荊 ,后臨北極?!?/div>
《漢語大詞典》:楚岡(楚岡)
指 卞和 得璞玉的 荊山 。 元 貢奎 《雜言》詩之二:“ 楚 岡產(chǎn)至寳,草木為華滋。一朝獻(xiàn)君門,借問識者誰?”
《國語辭典》:荊州(荊州)  拼音:jīng zhōu
地名:(1)古九州之一。今湖南、湖北及四川舊遵義、重慶二府,貴州舊思南、銅仁、思州、石阡等府,及廣西的全縣、廣東的連縣,皆屬其地。(2)湖北省舊府名。明、清時設(shè)置,治所在今江陵縣。今湖北省宜都縣到監(jiān)利縣的長江流域為其轄境。(3)漢所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地處長江中游,三國至南北朝時代是政治、軍事的重地。轄地約今湖北湖南兩省及河南省西南部。
《國語辭典》:識荊(識荊)  拼音:shì jīng
語本唐。李白 與韓荊州書:「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购笠宰R荊指初次見面或見到平素所仰慕的人。明。朱權(quán)《卓文君》第二折:「久聞大德,未遂識荊,辱顧寒居,光輝蓬蓽?!埂毒劳ㄑ?。卷二八。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夜來多蒙小乙官人應(yīng)付周全,識荊之初,甚是感激不淺?!挂沧鳌缸R韓」。
《漢語大詞典》:楚山
(1).山名。即 荊山 。在 湖北省 西部, 武當(dāng)山 東南, 漢江 西岸。有 抱玉巖 ,相傳 春秋 楚 人 卞和 得璞玉于此。文選·顏延之〈北使洛〉詩:“振檝發(fā) 吳州 ,秣馬陵 楚山 。” 李善 注:“ 韓子 曰:‘ 楚 和氏 得璞玉於 楚山 之中?!?br />(2).山名。即 商山 。在 陜西省 商縣 境。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丹水:“ 楚水 注之,水源出 上洛縣 西南 楚山 。昔四皓隱於 楚山 ,即此山也?!?br />(3).泛指 楚 地之山。 唐 張說 《對酒行巴陵作》詩:“鳥哭 楚 山外,猿啼 湘 水陰。” 宋 張孝祥 《滿江紅·于湖懷古》詞:“凝望眼, 吳 波不動, 楚 山叢碧?!?明 高啟 《送王助教歸臨川》詩:“夢中 燕 月冷,望里 楚 山微。”
《漢語大詞典》:攀髯
傳說 黃帝 鑄鼎于 荊山 下,鼎成,有龍下迎, 黃帝 乘之升天,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馀小臣不得上龍身,乃持龍髯,而龍髯拔落,并墮 黃帝 之弓。百姓遂抱其弓與龍髯而號哭。事見史記·封禪書。后用為追隨皇帝或哀悼皇帝去世的典故。 唐 元稹 《為令狐相國謝賜金石凌紅雪狀》:“臣職司復(fù)上,戀切攀髯,方當(dāng)匍匐而前,敢有赫曦之懼。” 宋 歐陽修 《辭特轉(zhuǎn)吏部侍郎表》:“犬馬未報,但虞填壑之有時;弓劍忽遺,遽嘆攀髯之莫及?!?清 錢德震 《送白學(xué)士祭告孝陵及南岳》詩:“攀髯千古事,歸胙百官情。”亦作“ 攀龍 ”、“ 攀胡 ”。 晉 陶潛 《命子》詩之三:“於赫 愍侯 ,運(yùn)當(dāng)攀龍。撫劍風(fēng)邁,顯茲武功。”舊唐書·哀帝紀(jì):“皇太后義深鳴鳳,痛切攀龍,亦欲專奉靈輿,躬及園寢,兼進(jìn)追摧之道,用終克盡之儀。” 宋 歐陽修 《辭覃恩轉(zhuǎn)左丞表》:“國恩未報,但虞填壑以遺羞;金鼎已成,豈謂攀胡之莫及?!?/div>
《國語辭典》:荊璞(荊璞)  拼音:jīng pú
楚國荊山的玉璞,即和氏璧。參見「荊山之玉」條?!段倪x。盧諶。贈劉琨詩》:「承侔卞和,質(zhì)非荊璞?!购笥靡员扔髻Y質(zhì)美好。也稱為「荊璧」、「荊玉」。
《漢語大詞典》:荊玉
(1). 荊山 之玉。即和氏璧。 晉 盧諶 《覽古》詩:“連城既偽往, 荊 玉亦真還?!?明 何景明 《送石秀才下第還趙州》詩:“ 荊 玉已三獻(xiàn), 冀 群當(dāng)一空?!?br />(2).喻美質(zhì)賢才。藝文類聚卷四七引 晉 孫綽 《賀司空修(循)像贊》:“質(zhì)與 荊 玉參貞,鑒與南金等照?!?唐 權(quán)德輿 《過張監(jiān)閣老宅對酒奉酬見贈,其年停貢舉》詩:“ 荊 玉收難盡, 齊 竽喜暫閒?!?/div>
《漢語大詞典》:南條(南條)
(1). 南條荊山 的簡稱。書·禹貢“導(dǎo) 岍 及 歧 ,至于 荊山 ” 唐 孔穎達(dá) 疏:“舊説以為三條。《地理志》云:《禹貢》 北條荊山 ,在 馮翊 懷德縣 南。 南條荊山 ,在 南郡 臨沮縣 東北?!?清 錢謙益 《新阡八景詩》序:“ 南條 之龍萬里,度 江 自 沙山 而 香山 而 虞山 ,結(jié)為縣治,東為 馬鞍山 。” 清 錢謙益 《新阡八景詩·箭闕朝宗》:“憑高窮覽 南條 勢, 江 漢 朝宗為汝論?!?br />(2).泛指南方的山脈。 清 趙翼 《陽朔山》詩:“昔聞 陽朔山 ,自非打人脣綻齒折不得見。我今卻因典郡來,看盡峯巒勢詭變。扶輿氣入南條漸啙窳,瘦出青孱一片片。”
《漢語大詞典》:號弓(號弓)
傳說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于 荊山 下。鑄鼎成,有龍迎之上天,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馀小臣不得上,攀持龍須,須拔,墜 黃帝 弓。百姓抱弓、須號泣。見史記·封禪書。后因以“號弓”指帝王崩殂。 唐 權(quán)德輿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詞》之二:“晏車悲鹵簿,《廣樂》《簫韶》,最愴號弓處,龍髯上紫霄。” 明 張煌言 《三月十九日有感甲申之變》詩之一:“ 燕山 春老泣啼鵑,屈指號弓十八年。”
《漢語大詞典》:荊巫
(1). 荊楚 的巫祝。史記·封禪書:“ 荊 巫,祠 堂下 、 巫先 、 司命 、 施糜 之屬?!?唐 劉禹錫 《陽山廟觀賽神》:“ 荊 巫脈脈傳神語,野老娑娑啟醉顏?!?br />(2). 荊山 與 巫山 。 晉 張載 《登成都白菟樓》詩:“西瞻 岷山 嶺,嵯峨以 荊 巫 ?!?唐 許渾 《酬綿州于中丞使君見寄》詩:“ 荊 巫 夜隔 巴 西月, 鄢 郢 春連 漢 上花?!?/div>
《漢語大詞典》:荊岑
(1). 荊山 。泛指古 楚國 境內(nèi)的高山。語出 漢 王粲 《登樓賦》:“蔽 荊山 之高岑?!?唐 張說 《岳州九日宴道觀西閣》詩:“涼云霾 楚 望,濛雨蔽 荊 岑。” 唐 王維 《送李太守赴上洛》詩:“丹泉通 虢略 ,白羽抵 荊 岑?!?br />(2).指 荊南 地區(qū)。 唐 杜甫 《荊南兵馬使趙公大食刀歌》:“ 蜀江 如線針如水, 荊 岑彈丸心未已?!?/div>
《國語辭典》:沮水  拼音:jū shuǐ
源出于湖北省房縣西南荊山的河川。東南流至當(dāng)陽與漳水匯合,南流至江陵縣注入長江。
分類:荊山河川
《漢語大詞典》:荊藍(lán)(荊藍(lán))
(1). 荊山 、 藍(lán)田山 的并稱。 荊山 在今 湖北省 南漳縣 西部,相傳 春秋 時 楚國 人 卞和 得玉璞于此山; 藍(lán)田山 在今 陜西省 藍(lán)田縣 境內(nèi),出產(chǎn)聞名古今中外的藍(lán)田玉。晉書·華譚傳:“明珠文貝,生於 江 鬱 ;夜光之璞,出乎 荊 藍(lán) 之下?!?唐 楊炯 《少室山少姨廟碑》:“下 隴 蜀 之名材,致 荊 藍(lán) 之寶玉?!?br />(2).指美玉,用以比喻優(yōu)異人才。 唐 楊炯 《益州新都縣學(xué)先圣廟堂碑》:“ 荊 藍(lán) 灼爍, 鄧 杞 扶疏?!?/div>
《國語辭典》:荊山之玉(荊山之玉)  拼音:jīng shān zhī yù
荊山所產(chǎn)的玉石,即和氏璧。楚人和氏得玉璞于荊山,進(jìn)獻(xiàn)楚王,初不為王所信,致雙足被刖,直到文王時方從玉璞中得到美玉的故事。見《韓非子。和氏》。后比喻資質(zhì)美好?!段倪x。曹植。與楊德祖書》:「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div>
《國語辭典》:有眼不識荊山玉(有眼不識荊山玉)  拼音:yǒu yǎn bù shì jīng shān yù
荊山玉,春秋時代楚國人卞和在荊山發(fā)現(xiàn)的璞玉,兩次獻(xiàn)給楚王,都被認(rèn)為是普通的石頭?!赣醒鄄蛔R荊山玉」比喻認(rèn)不出名貴的物品或杰出的人物。如:「這么純凈的水晶,你竟然當(dāng)成玻璃,真是有眼不識荊山玉?!埂督鹌棵吩~話》第二一回:「我西門慶一時昏昧,不聽你之良言,辜負(fù)你的好意。正是:『有眼不識荊山玉,拿著頑石一樣看;過后知君子,方才識好人?!磺f作饒恕我則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