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知識(知識)  拼音:zhī shì
1.見識、學問。指所知道的事理。如:「知識豐富」、「化學是一種專門的知識?!埂秴问洗呵?。審分覽。任數(shù)》:「耳目心智,其所以知識甚闕,其所以聞見甚淺。以淺闕博居天下、安殊俗、治萬民,其說固不行。」
2.朋友、友人。漢。孔融 論盛孝章書:「海內(nèi)知識,零落殆盡,惟有會稽盛孝章尚存?!?br />3.交往、結識?!赌淆R書。卷三七。列傳。虞悰》:「悰性敦實,與人知識,必相存訪,親疏皆有終始,世以此稱之?!埂端疂G傳》第七九回:「原來這聞煥章是有名文士,朝廷大臣多有知識的,俱備酒食迎接?!?br />4.瞭解。漢。劉向《列女傳。卷六。齊管妾婧》:「人已語君矣,君不知識邪?」《魏書。卷九四。閹官列傳。賈粲》:「(賈粲)…世宗末,漸被知識,得充內(nèi)侍?!?br />5.善友。指佛教教友。南朝梁。王筠〈與云僧正書〉:「外書所謂冥契神交,內(nèi)典則為善友知識?!埂妒c頭。卷七。感恩鬼三古傳題旨》:「因此也絕戒葷膻,隨僧茶飯。只多了幾莖頭發(fā),卻便是一個不剃頭的大知識?!?/div>
《漢語大詞典》:甄識(甄識)
猶辨識。三國志·吳志·張承傳:“ 承 為人壯毅忠讜,能甄識人物?!?宋 吳處厚 青箱雜記卷四:“予嘗謂風鑑一事,乃昔賢甄識人物,拔擢賢才之所急。”
分類:辨識
《漢語大詞典》:辨悉
猶辨識。《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四:“又到前所耕地界處,再三辨悉?!?郭沫若 《殘春及其他·牧羊哀話二》:“歌聲漸遠,漸漸要不能辨悉了。”
分類:辨識
《國語辭典》:鑒賞(鑑賞)  拼音:jiàn shǎng
鑒定和欣賞。如:「鑒賞能力是可以培養(yǎng)的?!?/div>
《國語辭典》:鑒賞(鑒賞)  拼音:jiàn shǎng
鑒識和欣賞。如:「他鑒賞古物的能力受到肯定?!?/div>
《國語辭典》:方名  拼音:fāng míng
東西南北四方的名稱?!抖Y記。內(nèi)則》:「六年,教之數(shù)與方名?!?/div>
《國語辭典》:識認(識認)  拼音:shì rèn
認得、認識?!度龂萘x》第五回:「主公頭上赤幘射目,為賊所識認。可脫幘與某戴之?!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聞洛陽劉元普仗義疏財,名傳天下,不論識認不識認,但是以情相求,無有不應?!?/div>
《漢語大詞典》:問辨(問辨)
詢問辨識。 宋 朱熹 《白鹿洞書院揭示》:“有志之士,固當熟讀深思,而問辨之?!?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考諸古訓,自下許多問辨思索存省克治工夫。”
分類:詢問辨識
《國語辭典》:難字(難字)  拼音:nán zì
不容易辨識的字。如:「他每天早上要背十個英文難字?!?/div>
《漢語大詞典》:決知(決知)
猶言審知辨識。 宋 司馬光 《言濮王典禮札子》:“或者恐陛下未能決知二議是非,臣請更為陛下別白言之?!?宋 田況 儒林公議卷下:“予自聞足下之名,相識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今者推其實蹟而較之,然后決知足下非君子也?!?/div>
分類:辨識
《國語辭典》:鑒別(鑑別)  拼音:jiàn bié
審察辨別事物的真假好壞。如:「鑒別書畫」。
《國語辭典》:鑒識(鑑識)  拼音:jiàn shì
明察、識別。如:「這只明朝的陶瓷花瓶請你鑒識。」
《漢語大詞典》:識照(識照)
辨識鑒察。《宋書·顧覬之傳》:“禍福指期,識照不能徙;吉兇素著,威衛(wèi)不能防?!?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知音:“豈成篇之足深,患識照之自淺耳?!?/div>
《國語辭典》:辨認(辨認)  拼音:biàn rèn
分別、認清楚。如:「辨認失物」?!独m(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三四。神宗元豐六年》:「按閱之際,其間或令家丁及以別都保人冒名代試,亦無由辨認?!?/div>
《漢語大詞典》:鑒澄(鑑澄)
亦作“鑒澄”。 語本《淮南子·說山訓》:“人莫鑑於沫雨,而鑑於澄水者,以其休止不蕩也。”后用“鑑澄”表示明察,辨識。 晉 葛洪 抱樸子·貴賢:“鑒澄人物,不以經(jīng)神,唯識玩弄可以悅心志?!?/div>
分類:明察辨識
《漢語大詞典》:芒昧
模糊不清,難以辨識。芒,通“ 茫 ”。 漢 嚴遵 道德指歸論·上士聞道:“功高無量,而天下不以為大;德彌四海,而天下不以為貴。光耀六合,還反芒昧。” 晉 成公綏 《天地賦》:“何元一之芒昧兮,廓開闢而著形。”宋書·巴陵哀王休若傳:“神道芒昧,乃不可全信?!?span id="satgubr" class="book">《訄書·族制》附 章炳麟 《許由即咎繇說》:“禪讓之説,本在 夏 世……乃展轉譌遷,以為 堯 讓。古世芒昧,未足怪也。”